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为培育广大师生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的优良品质,倡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土地、亲近科学,近日,泰山区第二实验学校以“科普之春”活动为契机,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泰安市农科院科研基地,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通过定期开展“田间大课堂”科普实践活动,全力助力科教兴农,为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市农科院科研基地,市农科院的科普志愿者们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科普盛宴。活动现场,共展出麦子6类、五彩甘薯、花生、玉米各9类、蔬菜10余类,科普志愿者们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种子的来历、种类、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性、变异性以及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再生产,这些课本外的农业科普知识让同学们喜出望外,不断拍手称赞。
在温室大棚里,市农科院科普志愿者们现场科普蔬菜、茶叶、甘薯等作物的新品种选育过程,逐一讲解作物种植新技术,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在这里,同学们领略了“智慧农业”的魅力。
在泰安市农科院试验田,一个个品种标识牌醒目设立,一垄垄小麦姿态各异。在这片占地6亩多的试验田里,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种植了近千份小麦种质。在市农科院专家的耐心讲解和指导下,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着、了解小麦及小麦的种植技术。
泰山区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农业科普活动,让学生们对现代农业科技耳目一新,“科技为劳动赋能”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下一步,泰山区将继续发挥辖区“科普示范学校”引领作用,鼓励更多的中小学生勇于从校园“小课堂”走进“田间大课堂”,让更多的学生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厚植青少年学农爱农热爱科学的情怀,全面提升辖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