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东平县科协按照“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计划,带着中国老科协科普报告团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院士做的《极地的神奇与奥秘》科普报告视频走进东原实验学校。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县老科协会长姜兴春,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尹燕勇,县科协副主席吴绪凯,县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卢家山,县老科协秘书长郭兴科,东原实验学校校长刘庠同参加活动,学校师生200余人聆听了本次科普报告会。
报告中,刘嘉麒院士介绍了南北极的基本情况、极点和极圈等基础知识,展示了自己在科考时拍摄的图片,通过同一个地点不同时期的照片对比,展示了北极冰量不断减少,让大家对极地有了更加直观地认识。他认为,极地冰盖变化对气候造成直接影响,并探讨了未来气候的走向,呼吁人类应该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极地是人类最后的栖息地,随着人口不断膨胀,资源和能源日益匮乏,极地是地球自然资源的最后储备地。通过数据向大家介绍,南极有200余种矿产资源和全球70%的淡水,北极煤藏理论储量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世界上共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4个科考站,我们国家有5个南极科考站,其中有一个站叫‘泰山站’……最后,刘嘉麒院士鼓励同学们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以世界的眼光认真对待未来,为国家发展和人类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报告会让同学们再一次领略到了科学的无限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县科协主席尹燕勇向同学们做了精彩的科普致辞。东原实验学校校长刘庠同主持了活动。
(刘嘉麒,男,地质学家,满族,1941年5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籍贯北镇市。196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理学博士,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 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世界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国际单成因火山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承担和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广大地区和南极、北极、及多个国家进行过广泛地质环境调查,系统研究了中国火山,开拓了玛珥湖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和在火山岩中寻找油气藏的新领域,参与了国家关于振兴东北,新疆跨越式发展,浙江沿海新区开发和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研究,积极引导和推动新型玄武岩纤维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首届侯德封奖等奖项,2001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中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9年12月,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授予刘嘉麒院士“中国老科协30周年科协工作先进个人”证书及荣誉奖章。)